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、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,利用职务上的便利,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,数额较大的行为。对于职务侵占后全款退回的情况,是否会被判刑,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,包括但不限于侵占金额大小、情节轻重、社会影响、受害方的态度以及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等。
侵占金额与法律后果
根据中国《刑法》第271条的规定,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侵占金额来确定。具体来说,如果侵占金额达到“数额较大”的标准(一般指6万元以上),则构成犯罪;而当金额达到“数额巨大”或“数额特别巨大”的标准时(通常分别指400万元以上和2000万元以上),则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处罚。因此,即便全款退回,若金额达到一定标准,依然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认罪态度与赔偿情况
在司法实践中,对于职务侵占案件,被告人的认罪态度、积极退赃及赔偿受害单位损失的行为,往往成为法官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。如果被告人能够主动承认错误,积极配合调查,并全额退还侵占款项,甚至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,这将有利于其获得较轻的判决结果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如此,也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免除刑事处罚,尤其是当涉案金额较大时。
社会影响及其他因素
除了上述因素外,案件的社会影响、被害人意见等因素也会影响最终判决。例如,在某些情况下,即便侵占金额不大,但如果该行为造成了严重不良社会影响,或者受害者强烈要求严惩,则法院可能会倾向于作出相对较重的判决。
结论
职务侵占后全款退回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法律责任,但是否会被判刑仍需视具体情况而定。对于涉及金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案件,即便全额退款,也可能面临刑事处罚。因此,面对此类问题时,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,以便获得更为准确的法律指导和帮助。
最后强调,预防胜于补救。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,建立健全财务制度,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水平,从源头上减少职务侵占事件的发生,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。